很多人都聽過這種說法:中老年人要少吃肉,肉吃太多會導致三高。
其實,這是錯誤的。肉,是平衡膳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中老年朋友如果不注意營養(yǎng)均衡,拒絕吃某些食物,反而容易加快身體器官功能衰退。
畜肉、禽肉、魚肉等,是優(yōu)質(zhì)蛋白的良好來源。紅肉類還富含血紅素鐵,吸收率高,對于預防缺鐵性貧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營養(yǎng)專家說,中老年人應該吃肉,只是吃法要注意。 吃肉,并不一定會升高膽固醇
如今,網(wǎng)上關于“肉吃太多,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、三高”等可謂鋪天蓋地。
實際上,肉類中的膽固醇對于升高人體膽固醇的作用,并不是那么聳人聽聞。
人體內(nèi)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,大約70%~80%由肝臟合成,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來自飲食。
而且,食物中的膽固醇其實是一種脂類。它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,也是合成維生素D、膽汁和部分激素的材料。
正常飲食情況下,食物中膽固醇對血液中膽固醇的影響有限。不用過于擔心食物中的膽固醇,更不要以為只要吃肉就會導致膽固醇高。
吃肉,要分清顏色 1紅肉搭配著吃
中國人在日常飲食中接觸最多的紅肉是豬肉、牛肉和羊肉。
這類肉中的脂肪里,往往含有大量不利健康的飽和脂肪酸。所以,吃肉應該盡量吃瘦肉,少吃肥肉和內(nèi)臟。
豬肉:但豬肉的維生素B1含量是牛肉的4倍多,是羊肉和雞肉的5倍多。
三招減少豬肉膽固醇
1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。在做五花肉之前,先用熱水泡開一小把茶葉,然后將茶水放涼,再將五花肉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。 2、黃豆,含有大豆卵磷脂、植物異黃酮等物質(zhì),可在烹調(diào)時加入黃豆可破壞壞膽固醇。 3、烹調(diào)時,用小火慢燉2小時,也能減少五花肉的膽固醇含量。
牛肉的蛋白質(zhì)、鐵元素較為豐富,必需氨基酸甚多,可能導致無法消化,引發(fā)腹瀉。若腸胃不適,有一吃就拉的癥狀,可食用固腸嫩滑牛肉。
固腸嫩滑牛肉 ① 浸泡芡實、草果、草豆蔻水; ② 腌制牛肉。取碗放入小蘇打、雞蛋、醬油、鹽、味精、料酒、胡椒粉、玉米淀粉,加入浸泡好的藥水(1斤牛肉加4兩水),調(diào)制成漿,放入切好的牛肉片; ③ 改刀。將少許美人椒切段,半個彩椒切段,少許口蘑切片,山藥切成菱形片; ④ 熱鍋涼油,下入山藥、口蘑,翻炒后鋪開,上方加入牛肉炒制,成熟前加入所有彩椒、少許料酒; ⑤ 加入藥水,生抽、蠔油增鮮,翻炒均勻,加入用藥水兌的勾芡,翻炒均勻即可。
2白肉為首選
白肉一般指禽類及水產(chǎn)品類的食物。
魚肉、禽肉是老年人的首選肉品,它們的脂肪含量低,肌纖維短、細、軟,更易消化吸收。
雞肉,曾連續(xù)5年被評為年度最佳綜合飲食。不僅富含蛋白質(zhì),還含有豐富的精氨酸,是血管清道夫,能輔助清除血管斑塊。具有擴張血管,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,輔助調(diào)節(jié)血壓,保護心血管的功效。
魚、蝦、蟹、貝等白肉不僅富含蛋白質(zhì)、礦物質(zhì)等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而且脂肪含量低。其中,海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,當食用深海魚的次數(shù)達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時,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每天要吃“一拳頭”肉
我國老年人膳食寶塔對每類食物每天的攝入量都做了推薦,形象點說來,就是每天差不多總共吃“一個拳頭大小”的肉類,包括魚、禽、蛋、肉。
總的來說,白肉建議每天可以吃上 50~100 克。每天紅肉總量不超過 50 克。一頓吃多了,下頓就不要吃了。
動物內(nèi)臟因膽固醇含量較高,中老年人不宜過多食用。一周吃 1~2 次動物內(nèi)臟,每次吃 50 克足矣。每周也可適量食用一次全血制品(如鴨血)。